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常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预防控制疾病和健康危害事件,执行公共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研究和实施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的能力等,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综合医院等单位从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各项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学制与学位
五年制、医学学士。
2、素质要求
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现代健康观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在预防医学实践中,以人群健康的利益为重,并注重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3、知识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的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医学人文、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正常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了解维持机体平衡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机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机体结构和功能在疾病状态的异常改变。
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重大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
掌握调查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其发现疾病流行规律、制订预防疾病及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理论和方法。在预防疾病和伤害,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过程中应采取的行动。
了解妇幼、青少年、劳动人口、老年等特殊人群及职业人群的卫生问题与卫生需求;识别和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知识及处置原则,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和处置原则。
了解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卫生方针、政策和法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全球公共卫生状况等。
4、能力要求
具备到人群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监测和分析归纳疾病、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诊断公共卫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公共卫生干预计划及评估干预效果的基本能力。
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的临床识别能力,并掌握其基本处置原则。
具备执行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基本能力;具有识别、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初步掌握公共卫生检测常用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自主设计实验以帮助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阅读和翻译能力;具有自主设计实验以帮助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初步能力。
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专业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从事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学科
四、主要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卫生事业管理、妇幼保健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等。
- 上一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