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大学生现金诈骗案的处理及反思
张大帆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背景和经过:一位同学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一开车男子问路,声称自己是境外初来本地工作,以需要现金送礼为由,向该同学借现金套现,该男子说让助理用支付宝把本金带利息发给这位同学。该同学在未收到转账的情况下,又一次被该男子以在多加一些利息等理由诱骗该同学上车带她去银行取钱,继续套取现金。一小时后,该同学一直未收到转账,才发现被骗,但为时已晚。第二天,该男子打电话过来称转账未成功,要回来还现金,但此后一直联系不上也未再出现过。
(二)案例的重点:这是一起校园日常事务管理下的突发事件。涉及到学生在社会环境下的经济财产安全。首先应及时止损,在可能的情况下尝试进行财产追回。及时与专业机构及人员取得联系,并配合处理。最后要明晰学生情况,分析遭遇诈骗的原因所在,协助学生面对遭遇诈骗的后续处理,关注并缓解学生的情绪状态等方面,同时要做好对其他同学的防诈骗宣传教育工作。
(三)案例的矛盾点:学生因涉世未深、善良,容易轻信他人,但又不能否定其在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案例处理过程及结果:
1、了解情况。在接到同学反映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该同学,安抚她的情绪,并向她了解事情的具体经过。并让该同学继续尝试联系上诈骗犯;2、上报领导。及时将情况与其班主任沟通后一起上报学院领导;3、协助处理。带领该同学一起到学校保卫处报案,到监控室调去录像查看有用的信息;当该同学再次向我反映说骗钱的男子联系她说约明天到学校来还钱给她时,我叮嘱她,先稳定住诈骗犯,约定还钱具体的时间地点。我再次将情况反映给学院领导,并一起到保卫处寻求帮助,期望一举将其抓获,然而该诈骗犯却再未出现;4、学生保障。事后我跟该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了事情的全部经过,缓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时保护其个人隐私,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做宣传公告;5、警示教育。在各班级以该事件为案例提醒全体同学要时刻警惕诈骗,天上没有馅饼掉。
三、案例分析
在这次诈骗事件中其本身疑点重重,诈骗犯露出的破绽非常多:选择的时间是在晚上、地点在人员流动较少的地方。特意避开了摄像头,即使被摄像头拍摄到了,因为是晚上,也看不清车牌号。选择的对象是单独行动的女同学。利用了女生善良的特点,便于下手实施计划。支付宝转账是即时到账,不分境外与境内,如果久久不能到账那便是有问题了。在当事人叙述的过程中,说到要求一同去便利店换取现金时,该男子明显有迟疑,最后还是找理由拒绝了。种种迹象都表现出是诈骗行为,虽说第二天打来电话称要退还现金,也只是为自己的逃脱拖延时间。大学生诈骗案件的案发原因:1、思想单纯,轻信偏信: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实践化的转型期,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意愿,乐于帮助他人,但同时缺乏社会阅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在未辨别真伪的情况下轻信偏信,直到上当受骗后还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2、疏于防范,感情用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与外界社会接触机会较少。大学生又乐于助人,防范意识较弱。犯罪分子恰恰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拉关系、套近乎,接近学生,骗走钱财。
四、育人效果及工作思考
1、继续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安全讲座、参观案例照片或参观视频资料、真实案例讲解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告诉同学们务必记住辅导员老师、同学、舍友、学校安保部门的电话。发生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辅导员、同学、保卫处等取得联系,进行自我保护。
3、发生突发情况后,辅导员老师要争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要告诉现场同学控制好局面,防止事件激化,并想方设法拖延时间,防止犯罪嫌疑人趁机逃跑。4、告诫同学们不要轻易相信在某一偶然场合刚结识又不了解的人,更不要轻信社会中的闲杂人等,避免因为心善而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5、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谨慎行事,防止上当受骗。辅导员老师在管理中一定要告诫同学们:“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是坑,就是井。”
6、学校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打击针各种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活动。
目前高校大学生被骗事件数不胜数,诈骗犯特别容易利用没社会经验大学生的善良与单纯实施诈骗。高校学生本身应引起注意,凡是陌生人提及有关金钱方面的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