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十四五”规划学科建设方向
拟建立健康风险评估和科普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凝练成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一: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与科普技术
主要负责人贺莉萍教授,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建立的校级平台“环境重金属流行病学研究与疾病预防控制协同创新训练中心”。以我省主要的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为契机,组织多学科交叉合作,在微观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生态水平多个层次上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包括:(1)重金属污物在环境介质(包括空气、水、食物等)中及污染区域人群健康状况的分布,污染所造成的表观遗传学的变化的人群分布;(2)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损害和早期观察指标(生物效应标志物);环境剂量下人群特别儿童(从孕前到青春期)的暴露-健康关系;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和环境危害性综合评价体系。(3)重点污染区域人体暴露的途径、剂量及动态特征;膳食摄入量及控制对策研究。
学科方向二:传染病的健康风险评估与科普技术
主要负责人谢群教授,本方向将结合本地区的特点,针对登革热蚊媒、结核、郴州市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在当地的流行趋势和流行规律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院紧密合作,以对严重威胁我省人民健康的新出现或再出现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效防治、干预对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工作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和人群防治对策,从而服务于本地区及我省的疾病控制工作。
学科方向三:慢性非传染病的健康风险评估与科普技术
主要负责人周勇副教授,主要以社区为现场,通过对社区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留守儿童、职业人群等各类特殊人群,他们个体及群体的健康状况、疾病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分布及自然环境,机体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建立和评价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还对当地医疗从业人员和一般居民就卫生法律的知识态度行为、卫生资源的分配、卫生服务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达到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编辑人:胡琳 审核人:贺莉萍)
- 上一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特色培育学科介绍
- 下一篇:公共卫生学院学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