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简介
日期:2015-03-24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66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简介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医学各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2011年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成员达19人,科研和教学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某些方向已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本学科情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各学科方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已形成了4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方向一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疟疾、麻疹、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广州管圆线虫、血吸虫等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与社会因素的流行病学;方向二社会流行病学与性病艾滋病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社区人群健康与疾病状况的分布及自然环境,机体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建立和评价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主要研究郴州市性病/艾滋病发生的社会和行为因素,健康教育与促进模式、研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预测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影响;方向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研究环境中自然因素和污染因素特别是重金属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规律,尤其是研究环境因素和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即阐明暴露-效应关系,健康效应评估;方向四临床流行病与慢性病流行病学,一方面以临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流行病学方法与设计应用于临床诊断,研究临床诊断的评价、疗效与预后,另一方面以社区为现场探索了慢性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社区慢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
各方向均以现场流行与实验室结合起来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服务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参与并指导当地突发事件的处理,成为当地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取得较大社会效益并在湖南省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梯队
学科四个研究方向共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初级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12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10人,其中35岁以下7人。流行病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科成员有郴州市学术带头人1人,湘南学院教学名师1名,湘南学院学术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获各类其他荣誉称号14项。
3、人才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本科生培养:从2005年以来共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522人,其中已毕业学生330人,并与其他学科共同培养医学专业类本科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率逐年上升,201431人报考硕士研究生,24人上线;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2)培养的举措及学生获得的荣誉: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1班荣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获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湘南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8项;2011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大学生组“星光奖”1项;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读书征文活动获三等奖和优胜奖各1项;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立项4个;组织申报资助“湘南学院大学生疾病预防与控制科研课题”23项,指导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4、成员教学成果情况
教学改革立项情况:大量开展教学改革,2006年来共获教育部教改立项1项,省教育厅教改立项3项,湘南学院教改立项3项。
教学成果奖:本学科团队主持的教学成果奖6项。2014年和2006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2006年湘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8年湘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10年湘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各类教学论文获市厅级奖励12项。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2014年被确立为湖南省预防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湘教通〔2014272号)、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orcester)联合申报的预防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教外办学函[2013]36号),将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湖南省 “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湘教发[2011]76号);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流行病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湘教通[2009]260号),是我校首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湖南省精品课程《流行病学》(湘教通[2008]202号);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医学创新训练中心 湘教通[2012]434号);湘南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育点(湘南学院校发[2013]211号);湘南学院环境重金属防治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控制协同创新训练中心培育点(湘南学院校发[2013]210号);湘南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湘南学院院发[2012]129号);湘南学院精品课程《卫生统计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湘南学院院发[2012]190号),2012年成立了湘南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湘南学院党发[2012]29号)。
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情况:指导湖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指导湘南学院疾病预防控制大学生创新项目26项。
5、学科成员主持了多项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及转化
在建设期间本学科成员共申请主持各类科研立项26项,项目到账经费77.3万元。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78篇。
学科成员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组织湘南红丝带组织,本着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理念,每年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疾病防治的宣传与干预活动10次以上,成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力量。
6、学术交流情况:
国内学术交流频繁,促进了学科递队的建设,提高了学术水平。在建设期间学科成员共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共35人次/年,在7次学术交流会上有报告或发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座6人次,请当地本学科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座11人次;派出3人次到复旦大学进修学习。
7、学科管理制度健全,资金管理规范,投入和使用合理
本学科根据湖南省和湘南学院院重点建设学科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学科组成员集体讨论于20069月制定并通过《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建设学科管理制度》,20119月对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经费使用严格按管理制度执行。每年组织学科方向带头人对各方向进行自检。
8、科学研究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学科的社会服务意识强,学科成员组建了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湘南红丝带组织,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题,遵循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理念,开展多项宣传活动,并在网络、报纸等媒体得到广泛报到,社会反响好。媒体的报道同时扩大了疾病预防控制的宣传力度,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临床流行病学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性病艾滋病和环境流行病学的科研课题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意义,并成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学科成员担任了多项社会兼职,充分发挥了社会兼职职能。
9、学科建设平台与资源条件建设成就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校内实验室:目前,医学实验中心有实验用房42间,面积1530平方米,有精密仪器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等精密仪器429台件,总值达216万余元。
校外协议科研基地建设: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实验室平台:与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并于2010年签订了合作协议。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的科研和社会实践平台:与附属医院检验科签订了协议,为本学科现场流行病提供临床检验人员与与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
2)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四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10所医院签订了实习协议,与2个社区签订了见习协议。
3)图书网络资源建设情况:学院拥有中外文藏书112.7852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23816 种,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图书5千多种;本学科单独建立了图书室,拥有专业书籍200多种;本学科单独建立了图书室,拥有专业书籍200册;拥有的网络资源包括:湖南省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网站;湘南学院精品课程《卫生/医用统计学》网站;湘南红丝带组织网站;学校拥有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全省高校团购资源、人民日报电子版数据库等网络资源。
 
收藏本页